通知公告
{栏目别名}

  • 2022-03-18
    各单位、各部门: 根据市教委《关于对从事教育工作满三十年的教育工作者颁发纪念证书、纪念章有关问题的通知》(津教委人[2003]2号,见附件1)文件精神,为做好我校2022年从教三十年教职工的统计上报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1.计算工龄截止日期:至2022年8月31日参加教育工作满30年的教职工(已取得30年教育工作者证书的除外)。 2.计算办法:按照《关于对从事教育工作满三十年的教育工作者颁发纪念证书、纪念章有关问题的通知》(津教委人[2003]2号)文件执行,见附件1。 3.请符合条件的人员填写《从事教育工作满三十年人员基本情况表》(附件2),电子版交所在部门;各部门审核无误后,汇总填写《从事教育事业三十年人员名册》(附件3);各部门于3月24日(周四)17:00前将附件2、附件3电子版发送人事处师资科,文件名为:**单位申报从教三十年材料,纸介盖章版待开学后报送。 4.联系人:冯老师 联系电话:13820317295,23282839 邮箱:rsc@tjfsu.edu.cn。 附件1:《关于对从事教育工作满三十年的教育工作者颁发纪念证书、纪念章有关问题
  • 2022-03-18
    各相关学院: 根据中国与爱尔兰互换奖学金交流计划,双方每年将互派留学人员前往对方国家学习或研修。 一、选派计划 1.选派专业:不限 2.选派类别及留学和资助期限    选派类别:硕士研究生    留学期限:12个月;资助期限:8个月 3.选派规模:3人/年 4.资助内容 留学期间享受爱尔兰政府提供的学费(最高12,750欧元/人,超出部分自理),奖学金生活费(1,000欧元/月),国家留学基金提供资助期限内的奖学金生活费补贴(600欧元/月)和一次往返国际旅费。 二、申请条件 1. 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热爱祖国,具有服务国家、服务社会、服务人民的责任感和端正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 具有良好专业基础和发展潜力,在工作、学习中表现突出,具有学成回国为国家建设服务的事业心和使命感。 3. 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不具有国外永久居留权。 4. 申请时年龄不超过45岁(1977年1月1日以后出生),应为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或已具有学士学位。 5. 身体健康,心理健康。 6. 申请人须自行联系接收院校(须为爱方可接受申请的
  • 2022-03-18
    依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办理2021年度个人所得税综合所得汇算清缴事项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22年第1号】规定“取得综合所得(工资薪金、劳务报酬、稿酬、特许权使用费)应当依法办理汇算清缴。2021年个人所得税汇算清缴时间为2022年3月1日至6月30日。教职工可以通过自然人电子税务局手机个人所得税APP、网页端(http://www.chinatax.gov.cn/)等途径办理个人所得税综合所得年度汇算清缴。温馨提示:综合所得收入全年超过12万元且需要补税金额超过400元的,请务必于6月30日之前通过上述申报渠道补缴税款。年度汇算需补税的纳税人,年度汇算期结束后未足额补缴税款的,税务机关将依法加收滞纳金,并在其《个人所得税纳税记录》中予以标注。如有特殊困难请提前与河西地税联系。为方便教职工使用手机APP,财务处制作了《2021年个人所得税汇算清缴APP使用指南》。教职工可依据个人情况通过手机APP完成2021年个人所得税汇算清缴工作。具体操作步骤详见附件。如有问题可拨打财务处电话23282860或加入财务信息及系统交流群600246991。附件_2021年个人所得税汇算清缴APP
  • 2022-03-16
    各单位、各部门: 根据天津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关于组织申报2022年度天津市教育工作重点调研课题的通知》和我校关于做好申报工作的有关精神,现转发申报通知,具体如下: 1、具体通知详见附件1《关于组织申报2022年度天津市教育工作重点调研课题的通知》。 2、天津市教育工作重点调研课题属于应用性对策研究,旨在通过深入调研,发现问题,找出症结,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对策措施或政策建议,为深化教育改革,优化教育管理提供决策参考。调研成果以研究报告为主,研究周期截至2022年12月。 3、调研课题申报人要依据附件3《2022年度天津市教育工作重点调研课题指南》,结合工作实际,自主确定调研题目,组织开展调研工作。 4、此项目实行限额申报,我校限报8项。 5、2022年3月18日(周五)12:00前,请申请人将《申请书》(附件2)word版和pdf版发送至邮箱:keyanchu@tjfsu.edu.cn,请注明“重点调研课题+本人姓名”字样。科研处汇总后,将根据我校申报限额和专家意见,推选出符合上报条件的项目,统一报送上级主管部门。 请各教学科研单位认真组织好申报工作。 科研处 2022年3月15日
  • 2022-03-13
    各相关学院: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进“新文科”改革,培养具有全球视野、通晓国际规则的新时代国际化人才,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拟启动“新文科国际化人才培养—中外学分互认项目”,引入优质国际教育资源,搭建中外高校国际合作与学分互认平台。该项目委托中国教育国际交流研修学院负责具体实施,现将有关申报工作通知如下: 一、项目信息 有关项目申报具体信息及实施办法,请参见附件1:《关于实施“新文科国际人才培养-中外学分互认项目的”通知(原文)》 或扫描以下二维码了解项目详情: 二、申报材料及报送方式 1、申报材料:填写附件2《新文科国际化人才培养-中外学分互认项目中方高校申报表》; 2、2022年3月23日前,请有意申报该项目的专业,以学院为单位将纸质版材料一式两份,A4纸打印,左侧装订并加盖学院公章交至睦南道28号一楼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办公室,电子版材料发送至邮箱:exchange@tjfsu.edu.cn。 如有其他问题,请与国际合作与交流处联系。 联系人: 李雪晖 电话:022-23285650 国际合作与交流处 2022年3月12日 _附件1:关于实施“新文科
  • 2022-03-11
    详情请见“新办公系统”。
  • 2022-03-11
    详情请见“新办公系统”。
  • 2022-03-11
    各教学单位: 为了保证上课教师能够正确、快捷地使用多媒体和语言室教学设备, 避免由于误操作引起设备不能正常使用,教育技术与实验室管理中心决定对马场道校区和滨海校区2021-2022学年第二学期多媒体、语音教室等各类型设备的操作进行培训,望各位新教师凡是本学期在多媒体教室、语音教室授课的及老教师对设备操作仍不熟练的务必到指定的部门参加培训(外籍教师需要培训的,请协同翻译前来)。请各教学单位通知相关教师根据时间安排前来参加。具体安排如下: 马 场 道 校 区:   1、培训时间:2022年3月18日(星期五) 上午9:00-12:00 下午13:00-15:00   2、培训地点:多媒体教室 (逸夫教学楼8楼M810) 电话:23281240   语音教室 (逸夫教学楼12楼M1204室) 电话:23281273 滨 海 校 区:  1、培训时间:2022年3月18日(星期五) 上午9:00-12:00 下午13:00-15:00    2、培训地点:多媒体教室 (多媒体教学主楼M411) 电话:
  • 2022-03-10
    各单位、各部门: 根据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发布的《2022年度<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申报公告》、天津市哲学社科工作办通知和我校关于做好此项工作的精神,现转发申报通知,有关事项提示如下: 一、通知具体内容详见网站公告 2022年度《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申报公告 - 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http://www.nopss.gov.cn/n1/2022/0304/c431033-32366481.html) 二、文库宗旨 《成果文库》旨在打造国家级高端学术品牌,集中推出反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创新成果,反映当前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前沿、体现相关学科领域最高水准的学术力作,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和优秀人才的示范引领作用,推进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鼓励广大专家学者以优良学风打造更多学术精品,推动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三、申报条件 1.申报成果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体现正确价值导向、学术导向,体现主体性、原创性和前沿性,对推动理论创新、经济社会发展和学科学术建设有重要意
  • 2022-03-09
    各单位、各位同学: 为支持国际中文教育事业,满足各国中文学习者的需要和海外教学机构对国际中文教育志愿者的需求,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拟启动2022年志愿者选派,现将我校具体事宜通知如下。 一、岗位信息 1、此次报名不含我校孔子学院,我校孔子学院2022年国际中文教育志愿者报名事宜将另行通知。 2、全年面向全国各类学校招募约1140名国际中文教育志愿者,岗位涉及泰国等16国。岗位信息表详见附件1。 二、报名 (一)报名时间 1. 第一批:2022年上半年赴任及部分签证申请周期较长的志愿者岗位须在2022年3月11日前完成系统报名; 2. 第二批:2022年下半年赴任及部分签证周期较长的志愿者岗位须在2022年3月23日前完成系统报名。 (二)报名对象 我校2022年本科及以上毕业生,在读研究生,在职教师。 (三)报名条件 1. 具备良好的品德修养和业务素质,志愿从事国际中文教育工作,具有奉献精神,有较强的团队协作意识,品行端正,无犯罪记录; 2. 身体健康,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适应能力; 3. 掌握中文、中华文化、当代中国国情和教学理论基本知识,具备熟练的外语沟通能力和较好的跨文化交际